2 min read
近期,深偽技術的應用現身於電影產業中。拜其所賜,勞勃狄尼洛能在《愛爾蘭人》中以自己年輕的模樣演出;亨利卡維爾在補拍《正義聯盟:正義曙光》時也運用這項技術改變臉部特徵,移除因別部電影而不能剃除的八字鬍。此外,在《星際大戰外傳:俠盜一號》中出現了1977年原版電影中由已逝演員彼得庫辛飾演的塔金總督、嘉莉費雪飾演的莉亞公主,都是以數位打造的方式在大螢幕上重現。
Appier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孫民表示,「對研究人員而言,深偽技術其實只是個新名詞;電腦圖像及機器學習的專家們,早已開始嘗試以電腦將人類與虛擬世界結合。」
深偽技術的發展
深偽技術大約從五年前開始萌芽。從2015年能模擬臉部特徵(不包含牙齒細節)到2017年能捕捉動態並即時再現,孫民認為,現在的深偽技術已進展至人類演員能直接「操控」螢幕上的機器人。發展初期時,需要收集數千個影像才足以打造出電腦模型,因此時常露面的網紅便成為深偽技術的利用目標。不過,這項技術如今已進步到只需單一影像,便能產出深偽模型。
孫民進而解釋:「這種即時深偽模型會需要一個『操控者』負責演出的部分。而當『演員』的樣貌疊加在操控者身上時,便能打造出其中一種深偽影片。」而對於品牌及行銷人員而言,深偽科技的運用帶來了大好機會。礙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,名人難以親自出席參與宣傳活動;但有了深偽科技後,行銷人員便能就近雇用演員演出動作,再於後製時將代言人的樣貌植入影片。
透過深偽技術,演員也能與年輕的自己互動。一個近期的商業廣告便將深偽技術運用在《體育中心》的主播肯尼‧梅恩身上。這位60歲的主播在廣告中以年輕的樣貌進行播報,讓這段新聞彷彿是過去的他在對現代事件進行預言。在過去的兩年間,這項技術又大有進展。影片的合成效果幾可亂真,唯有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才能以肉眼看出數位修改的偽造痕跡。
可信度及真實性:行銷產業中的深偽技術
深偽科技的效果令人難辨真假,於是有人便對此提出質疑,認為該技術不僅對演員的事業造成威脅,也有損過世演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。而行銷人員在應用上遇到的困擾雖看似不同,但卻與上述問題相關。
人們是否能相信螢幕上的角色就是本人?觀眾是否有必要知道代言商品演員的「真假」?如果利用這項技術讓名人說出多國語言,那麼以上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。當企業需要全球知名的有力人士為其代言,卻要針對不同市場使用該國官方語言時,深偽技術便能派上用場。在一場國際性的防治瘧疾公益活動中,這項技術成功讓世界聞名的足球金童貝克漢開口說出九種語言。
此外,不僅名牌Dior讓瑪麗蓮夢露「復活」幫忙拍廣告,多芬也曾在多年前請出奧黛莉赫本。由此可見,大眾會自行決定相信與否的時機。即使貝克漢不會講某些國家的語言、瑪麗蓮夢露與奧黛麗赫本早已離世都是眾人皆知的事實,人們仍不排斥這些廣告。甚至,深偽科技讓歷史學者得以實現「假如當年……」的刺激計畫。而來自愛爾蘭都柏林Rothco公司的Alan Kelly在得知美國的甘迺迪總統是在演講的路上遇刺之後,他便設法找出講稿的複本,再運用甘迺迪以前的影片紀錄進行後製結合,讓已逝世五十多年的故人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完成未竟的演說。
訊息一致性
雖然深偽技術早期的名聲欠佳,但幸好目前已逐漸擺脫臭名,邁向更為開闊的未來。這項技術能突破語言隔閡及地理限制,從而維持訊息的一致性,而這正是行銷人員及廣告人員多年來所追求的目標。R/GA東京辦公室的Anthony Baker表示:「深偽科技能夠創造出在地化且貼近當地語言的內容,同時帶來輕度的個人化,而無須再為拍攝多種版本付出高額費用。」由此可見,在維持訊息一致性的同時,深偽技術也能使成本大幅降低。
以客為本
近來一直有時尚零售業者試圖以虛擬的方式讓顧客「試穿」,讓顧客在購買前便能看到該件衣服穿在身上的樣子。業者也能藉此提供更多的穿搭建議,並為顧客打造更細膩的個人化體驗。而深偽技術的應用不僅如此而已。與其僅使用靜態圖像,不如直接讓顧客進入廣告,以身歷其境的方式體驗商品。轉眼間,顧客會發現打扮時尚的自己正站在明星身旁,在驚嘆之餘,對品牌及商品的情感連結將更為深刻。
至於支援顧客服務方面,近幾年已陸續開發了聊天機器人與語音助手等功能。在不遠的將來,只要開啟視訊通話求助,便會有代言該商品的名人在視訊中回覆顧客,並提供協助。孫民表示,有了原始人物之後,便能操控演員的一舉一動。「最新的方法是,將原始人物的外表與目標角色的神情、服裝及整個背景相疊合。簡單來說,其實就是換臉。比起訓練機器人對演員的樣貌做出反應,不如直接讓人類操控來得更有效率。」
照此發展,下一代的聊天機器人及語音機器人將會具備真人一般的外型,藉此博得顧客信賴。
衍生的道德問題
與其他新興科技相同,深偽技術也有遭到誤用的可能。一如斷章取義能完全改變政治人物的原意一樣,深偽技術也能用於竄改訊息,或直接讓虛擬的真人說出假話。諸如此類的騙局,都相當有可能發生。那麼,使用深偽技術的影片是否須公開聲明呢?孫民認為,現在的人們必須體認到影片已不再是可靠的證據來源。這意味著人們必須留意影片的出處,並在分享影片前先思考是否可能受到濫用。幸好,運用人工智慧偵測深偽影片的工具也已陸續開發成功。
而對行銷人員而言,只要在發表含有深偽技術的影片時先行告知,顧客便不會認為自己受到欺騙。雖然深偽科技為人們提供了大好前景,但仍須確認其運用是否恰當,才不會誤導觀眾。同理,出現在深偽影片中的所有演員,也需對影片的用途及其所傳達的訊息心懷謹慎。
由於這項技術日漸普及,Snapchat和TikTok等軟體公司早已開始考慮廣泛運用之;然而,誤用的風險也會隨之增高。對於這項技術是否能夠交至大眾手中,孫民表示:「既然目前已有人開始打造手機的運用方案,那麼只要有人推動這股潮流,我想這就有可能實現。」
隨著深偽技術日漸唾手可得,相關的應用趨勢也將大幅成長;然而,如同許多新興技術所面臨的處境,務必得經過三思之後再運用這項技術。而企業只要能以明智又坦誠的方式運用深偽技術,便能從廣告、銷售流程到支援服務中,向世界各地的顧客提供個人化及客製化的體驗,進而獲得可觀的效益。
*想了解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做出資料導向的決策,進而提高行銷成效嗎?讓我們助您一臂之力!歡迎立即連絡我們,以進一步討論您的專屬策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