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用科學精神,解AI創業題

用科學精神,解AI創業題
浩瀚宇宙,人體機制的溯源;詭譎商界,未知金礦的探勘,對李婉菱來說,兩者彷彿是同一件事。 15年前,李婉菱的志向是成為女科學家,在嶄新的基因研究中,挖掘尚未被世人知曉的生命祕密;5年前,她卻從實驗室轉戰自家客廳,在好友與丈夫共組的創業團隊中,包辦寫Code以外的大小事。 從免疫學博士,到人工智慧公司共同創辦人,從解讀顯微鏡下的基因序列,到負責招募、培訓200多人的跨國企業,往返11國洽談商務的空中飛人,如今,她是台灣AI明日之星Appier(沛星互動科技)的營運長。 今年2月,Appier剛被美國《財星》(Fortune)雜誌評列為「引領全球AI革命的50家企業」,成立5年,業務拓及新加坡、東京、雪梨、新德里、首爾、胡志明市、雅加達等11國,在種子與A、B兩輪即獲得4950萬美元(約合台幣15.8億元)資金。 轉職交出亮眼成績單,除了優秀的團隊,李婉菱也是個企圖心旺盛的企業家。然而,初見李婉菱,勻淨的臉龐、說話時眉眼帶笑,散發女企業家的聰明自信,卻也是個溫婉的鄰家大姐。 她原定的人生軌跡,恰如奧地利詩人彼得‧艾騰貝格(Peter Altenberg)的咖啡館名言:「不是在做實驗,就是在前往實驗室的路上」。大學畢業赴美攻讀免疫學,研究調配人體發炎機制的未知基因,論文曾4度在國際頂尖期刊《Nature》發表,被引用超過1000次。 全心浸淫醫學基礎研究,李婉菱正要在波士頓的學術圈大放光采,畢業前夕,卻突然一個想法而急轉彎,搖身一變成新創公司的合夥人。
親情vs.職涯,想陪家人的願望必須實現
剛發表完全新的基礎醫學研究,關於人體發炎機制的運作,還有上百萬個齒輪未被解構,李婉菱看似銀閃閃的前程,卻也是10年一瞬的親情缺席。 台北與波士頓,1萬2000公里的地理距離,是隔著螢幕、觸碰不到的擁抱,李婉菱語帶惋惜,「當你真的非常在意這些人,心裡還是會難受。」 當時她有兩個選擇:留在美國做研究,從此定居生根;但回台灣,要職涯如何安排?她省視自己:「未來10年、20年,不願再失去哪些陪在家人身邊的時刻」「這個渴望,是否足以放棄即將開展的事業?」 當親情與職涯被放上天平,結果立現,李婉菱堅定地告訴自己:「想陪家人的願望一定要被實現。」 這個突如其來的轉折,讓許多友人紛紛擔心地問她,確定要放棄多年來的努力?如果一開始打算放棄,又為何要這麼拼命?她總會這麼回答:「不同人生階段,優先順序不同,一旦找到當下最想完成的事,就會思考,其他的東西如何隨之改變,以達成目的。」
180度轉職,創業和做研究邏輯相通
決定回台後,李婉菱有幾個選擇,其一是回台教職,但台灣學術生態與美國不同,研究方向跟工作的形式,也未必符合她的追求,看來此路不通。 後來她決定加入先生的創業團隊。能做如此跨領域、跨職能的180度轉折,歸功於她的性格,「我喜歡學術,不只是因為免疫學,還有它具有開創精神。」 李婉菱解釋,研究無人知曉的基因,必須自學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,沒有人能給予任何的指導或依循。「有人可能害怕學習,但對我來說,學習是很習慣且擅長的事,」她語帶自信的說。投入新創事業,也需要開創精神與不間斷的學習,而新創公司的做事方法跟步調,也恰如李婉菱明快果決的性格。 在美國,基礎醫學研究是一個高度競爭的領域,如果想研究免疫學中某個未知的基因,需要先把基因所屬的系統,例如是關於胸腺、骨髓、淋巴管、扁桃腺還是皮膚系統,調配人體哪一部分的機制,摸索透徹後,藉由蒐集到的蛛絲馬跡,找出還沒有被解決、但是又非常重要的「問題」。 文獻探討後找到研究主題,接著嘗試各式各樣的方法,找到最適合研究這個主題的途徑,最終提出一個當前最適宜的解方。與此同時,要確保你是第一個發表、解決這個問題的人,沒有競爭者做相同研究。 「聽起來和新創很像不是嗎?」李婉菱笑著解釋,新創的生態,也是先研究市場的痛點,定義問題,想盡辦法找出最好的解方,確保你是市場中的先行者,比任何人更早地攻下市場。 李婉菱強調,與其說是喜歡這種競爭感,不如說,她對工作有一份自我追求與挑戰的渴望,解人體的謎,和解商業的謎,都讓她興奮不已。差別只在於,學術是自我挑戰與追求,創業是團隊合作打仗。 再說,當AI持續解決人類生活中更多的難題,「誰說哪天不會用在我所研究的醫學領域中呢?」李婉菱眨眨眼,俏皮地問。
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,凡事都有最佳解
從研究員到同時任新創的業務、行銷、人資及市場開發,問起李婉菱角色轉換中有什麼困難?思路明晰的她沉思了5秒鐘後說:「我是一個科學家,我覺得沒有什麼是無法解決的問題。」 以她的邏輯來說,「所有的問題,都有最佳解,只要你知道問題是什麼。」 李婉菱在培訓Appier新人時,經常會分享這段話:當看到某個問題,用過去習慣的方法解決它之前,先想一下,根據現有的資源,好比精力跟時間,為什麼需要解決這個問題?解這個問題,對於背後想達成的目的有沒有幫助?問題背後真正要解決的是什麼? 當然解題的過程中,不一定如想像中的順利,以Appier的創業歷程來說,可足足花了兩年半才起步,直到他們離開美國回台,才漸露曙光。 李婉菱回憶,離開美國的前一年,丈夫游直翰與好友蘇家永率先投入AI研究,幾個人在波士頓偏遠郊區租了一棟公寓,除了日常作息,就是無止盡的寫程式、討論研發、市場資訊分析,「日以繼夜,有點像在過集中營的生活。」她苦笑。 辛苦的還有一連8次的失敗,團隊在2年半間換了8次題目,從屢戰屢敗的教訓中,這個工程師加科學家組成的團隊,才意會到有價值的商業,不只是很酷的技術,而是解決市場上重要的問題。
當下全力以赴,不要頻頻回頭看
宮崎駿電影《神隱少女》中,白龍最後叮嚀千尋,千萬不要回頭看。不回頭,代表著不糾結過往,大步向前,這是對當下及自我的自信與信任。 轉換工作如何不後悔?李婉菱說她習慣做決定前,會先廣泛蒐集資訊,花很多時間看清全局,一旦決定了心中的優先順序,其他即可隨之安排。 「選擇哪一條路都會有優缺點,只能針對當下最在意的、能做得最好的,全力以赴。這樣的話,無論你選哪一條結果都會是好的。」李婉菱侃侃而談。 轉戰商場後,李婉菱並未忘情學術界,她說經常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又發表新研究,飛揚的語調中,有著身為科學家從骨子裡散發的驕傲,讓她好生羨慕。但講起現況,創業也是她的心之所向,她抱以欣然的微笑說,「要接受人生沒有完美。」 從學術轉商界,看似前面的累積全白費,但其實李婉菱在10年學術中養成的工作態度、解決問題的訓練,在創業初期全都派上用場。 李婉菱認為,只要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認真學習跟吸收,未來就會派上用場。在選擇前請確認一件事:你是否不斷地在自我挑戰?還是累積年資而已?如果只是一直依靠過去的職場能力,不論怎麼轉職,個人的價值不會真的增加。
★轉職成功Tips:如何選擇職涯★
「你選工作,不是工作選你,每個人要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價值。」李婉菱建議年輕人在選擇職涯時,要先檢視自己的喜好,再據此踏出第一步。 1. 沒有明確的個人喜好 性向不明確的人,對工作的喜好通常跟成就感有關。當你不清楚自己喜歡或想做什麼時,先就手中有的機會去嘗試,全力以赴,只要在其中有成就感,或許你就會變得喜歡。 2. 有明確的個人喜好 第一步,想清楚職涯想達成的目標和成長曲線。第二步,以你想做的職位或某公司來看,需要的軟、硬技能有哪些?審慎檢視現在的自己,如何達成?第三,不斷自我成長,科技跟資訊的進步很快,你的成長一定要是持續的,才不會被淘汰。 ▲李婉菱(Winnie)是個拚命三娘,採訪當天因為摔斷腿坐輪椅,為了配合拍攝竟能單腳站立。凡事認真不馬虎,是她在職涯轉換中總能順遂上手的原因。
李婉菱小檔案
史丹佛大學生物科學碩士、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博士,10年免疫學研究,曾在頂尖學術期刊《Nature》發表論文達4次。現為Appier(沛星互動科技)營運長及共同創辦人。 來源: https://www.30.com.tw/webonly_content_1605.html    

你也許也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

[BlogPost 183003288369 Appier 全線產品整合生成式 AI 創新應用,驅動智慧商業策略升級, BlogPost 182789735253 Appier 第三季營收、獲利、營業利益率破歷史新高,首次宣布股利預測展現後續成長信心, BlogPost 182187625561 Appier 成為 Apple Search Ads 合作夥伴]

PR_GenAI_Newsroom_v04

Appier 全線產品整合生成式 AI 創新應用,驅動智慧商業策略升級

PR_FY24 Q3 Finanical report_banne

Appier 第三季營收、獲利、營業利益率破歷史新高,首次宣布股利預測展現後續成長信心

PR_ASA x AIXPERT_Newsroom_ZH

Appier 成為 Apple Search Ads 合作夥伴